西门塔尔牛的杂交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8-30
肉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生产与快速应用,肉牛生产实现了以传统役用为主转变为肉用(或乳肉兼用)为主,牛肉在人们食用的肉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及大众对牛肉的肉品质量和营养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因此,提高我国肉牛生产性能和牛肉品质势在必行。
中国本土黄牛品种资源丰富,但未进行肉用方向选育和培育,多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本土黄牛品种与国外肉牛品种的生产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如秦川牛的公牛成年体重、育肥日增重较引进牛只品种-西门塔尔牛低46%、6%,可见我国肉牛生产效率与肉牛养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http://www.moa.gov.cn/)。
引入“世界级”优势品种进行本土化培育,加速本国肉牛品种的改良和优化,是各国通行做法。作为全球肉牛品种中的“种子选手”,凭借良好的生产性能,西门塔尔牛走进了世界大部分国家,成为世界上存栏数量较多的肉牛品种。中国于1912年从欧洲引进西门塔尔牛,于1981年成立西门塔尔牛育种委员会,建立健全了纯种繁育及杂交改良体系,开展了良种登记和后裔测定工作。目前,中国共有肉用杂交牛群体约3500万头,其中主要以肉用西门塔尔牛杂交群体为主,占总杂交群体的80%。
以西门塔尔牛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群体改良的效果显著,在牛肉产量、肉质方面都要优于原群体,杂交F1代的日增重较其他肉牛品种杂交后代高1kg左右,牛肉的肉质性状如眼肌面积、粗蛋白含量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于产奶量较低的荷斯坦牛群体,可利用西门塔尔牛进行肉用转化改良,西荷杂种牛屠宰率、净肉率的杂种优势率可达4.79%、3.85%,肉用转化效果显著。西门塔尔牛与我国本地肉牛(如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可提高30%以上,且杂交F2代生长性能优于杂交F1代,即随着杂交代次的增加,杂种牛生长速度更快,育肥性能更好。
其实,夏洛来牛作为国内肉牛改良的杂交父本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在肉用性能方面也表现不凡,杂交优势率较西门塔尔牛更甚,但其受地域影响严重,抗逆性较差,而西门塔尔牛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可舍饲可放牧,可在气候温和、地域平缓的地方饲养,又可在高寒、干旱以及气候温差大的山区饲养。因此夏洛来牛并未像西门塔尔牛一样被大规模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使用。
另外,在产奶性能方面,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杂交所产F1代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且泌乳曲线相较于荷斯坦牛更趋平缓,305d产奶量更高。泌乳性能的提升为杂交后代群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力的营养保障,这也是西门塔尔牛杂交群体成为中国肉用杂交牛群体主力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利用西门塔尔牛改良肉用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同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也得到一定改善,西荷杂交牛产后空怀时间较荷斯坦牛短,说明西门塔尔牛在提高母牛产犊后的返情能力及受孕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此外,西门塔尔牛杂交群体的抗病性较强,较原群体发生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综合征等繁殖疾病的概率降低6%左右,且犊牛存活率更高。
西门塔尔牛在肉牛和乳用兼用牛杂交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凭借其在生产性状及功能性状上的出色表现,成为我国肉牛群体改良的当家品种,并获得“全能牛”称号。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利用杂交优势和品种互补的高效生产方式,使西门塔尔牛的特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全面提升我国肉牛的生产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Zhang J F.Stud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_1 Improved Local Cattle in Dangchang by Simmental Cattle[J].China Cattle Science,2019.
[2]张淑二,刘明丽,朱应民,朱明霞,魏茂莲,张传富,李有志.德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及其杂种后代育肥及屠宰性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8,54(12):58-61.
[3]杨新月,李耀坤,柳广斌,孙宝丽,刘德武.引进肉牛品种在中国的杂交应用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12):85-89.
[4] Yang C.Heterosis Prediction of Simmental Cross Cattle with Other Different Beef Breeds[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
[5] Kress D D, Doornbos D E, Anderson D C.Performance of crosses among Hereford, Angus and Simmental cattle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immental breeding: IV.Maternal heterosis and calf production by two-year-old dam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0,68(1).
[6] Shafer W.Simmental genetics, seedstock market share growing[J].High Plains Journal,2013.
[7] Zhuang Y,Wang H,Wei X,et al.The determinati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rai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F1 generation cows of Germany Fleckvieh×Australia Simmental cattle[J].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19.
[8]HEINS B J,HANSEN L B,SEYORA A J.Crossbreeds of Normande-Holstein,Montbeliarde-Holstein,and Scandinavian Red-Holstein compared
推荐内容
2023-12-08
2023-10-30
分享到